出版案例
联系方式

电话:15371768851
          17196328279
          0513-88766951
Q Q:1033034685
          377028764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邮编:2266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林老师)


微信二维码(洪老师)

出版案例

《高校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日期】 2018-2-22 21:27:12  

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大致开始于21世纪初。截止到2013月,CNKI中检索词为“电子政府、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政府电子、电子化政府、政府网站、政府网络”的文章有万多篇。这些文章从1997年的篇开始、随后逐年增长,到2003年达到最高数量2000篇。电子政务研究的著作在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有关电子政务著作有上千种,其中专著近700余种、教材(培训、普及读物)200余种。

我国从电子政务研究学者有数百人,主要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信息化战略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的推行、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作用、电子政务实施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构建、基于区域和部门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政府门户网站研究、电子政务安全、电子政务立法等。

由于电子政务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也就是十几年的历史,所以在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实施时间上国内外没有太大的差异。电子政务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为公众、为社会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国外电子政务实施中,特别注重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实际需求,去调整和改进政府的在线管理和服务,而我国电子政务业务水平或者电子政府服务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有必要大力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就理论研究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大力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我国的电子政务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多限于一般性的议论,未能深入中国国情进行针对性的问题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或简单推介、评述国外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缺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科学分析,对实践指导无力。其次,大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相关实践。政府电子服务的趋势是实现“一站式”服务

和网上办公,多数政府部门都需要共享相关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同时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审批事项。因此,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办公是政府电子服务建设的关键。但我国理论研究人员关注不够及时、超前意识不强,使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我国管理实践,特别是在及时关注现实问题、切实提出解决方案、扎实总结已经被实践证明成功的经验方面。第三,目前国内研究和实践的出发点存在偏差。目前国内研究成果及实践探索大多数是以政府自身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手段及信息对外公开方式改进为基本出发点,而真正互动性的平台尚未完全实现,总体上没有形成通过电子服务提高管理绩效的氛围与局面。由此,我国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急需梳理与总结国内外已积累的实践经验,从中发现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以通过科学研究来完成具有本土意义和普适性学术价值的理论升华。

系统开展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

2.国内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概览。

3.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4.是我国政府上网情况分析。

5.三网融合条件下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目标模式、建设机制、制度保障、业务流程再造、核心技术创新、个性化服务设计等)。

6.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与方法。

7.公众参与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与方法。

8.协同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与方法。

9.用户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与方法(把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结合起来,一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

10.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研究(在对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与分类基础上,从方案整体概述、方案功能内容、方案可行性分析与应用分析等展开,包括分析现有他人解决方案)。

11.我国城市社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研究。

12.实证分析(选取国内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典型个案进行理论分析与方法摄取等)。

13.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论建构(力求建立满足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要的话语系统、研究范式、技术标准、学科基础、理论归属、验证平台等)。

14.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0513-88766951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电话: 15371768851 / 17196328279

网址:www.gylcb.com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出版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zzcbzj)

微信二维码(Fish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