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案例
联系方式

电话:15371768851
          17196328279
          0513-88766951
Q Q:1033034685
          377028764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邮编:2266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林老师)


微信二维码(洪老师)

选题申报

《让思想品德课走向有效》一书通过白山出版社终审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6-6 21:08:2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让思想品德课走向有效

                             写在前面

有效也是硬道理。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师,我一直告诫自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换来最大的课堂回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课堂摸爬滚打中,在点滴的学习借鉴中,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认识愈加清晰,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粗浅想法。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思想的优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品德教师思想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眼界的高低,决定着思想品德课堂的品质,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先进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思想品德教师居高临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理智与现实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规律,反思教学得失,改进教学行动;有助于教师确立长远目标,勾画教学蓝图,设计教学未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先行,离不开教学思想的优化。传销术、孟非的主持之道、新加坡国民教育等思想可以开启教师思想,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行为……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氛围的优化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课堂氛围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学会生情、学会放手、学会迎合学生、学会等待……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素养的优化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做到读书、实践、反思相结合。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理论素养,让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参与和开展校本研修,研字当头,在研修中提高和成长。行为跟进式、录像微格解剖等都是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课堂模式的优化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不妨可以尝试案例式教学,目标导学,导学案教学等……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环节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个系统工程,由诸多环节和要素构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各环节的优化,只有各个环节合理、科学、恰当,做到天衣无缝,相得益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不是一句空话。课堂导入、课堂过渡、课堂提问、课堂结尾和课堂训练等都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思想品德课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做到处处讲究,时时关注……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优化

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将小故事、时事论坛等引入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严卫林

                                    2014.04.15

目录

第一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思想的优化

“传销术”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的五点启示

“孟非的主持之道”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若干启示

新加坡成功的国民教育对我国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

思想品德课要“五味俱全”

思想品德课堂要“六不回避”

思想品德教师要“自作多情”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五不离”

别“异化”了思想品德课开放性试题

第二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氛围的优化

思想品德课堂生情“五法”

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放手”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五让”

思想品德课堂评价要在乎学生的“参与”

思想品德课要善于“迎合”学生心理

思想品德课上让学生主动“开口”

思想品德课要多一点“等待”

思想品德学科要告别“三座大山”

第三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素养的优化

“行为跟进式”在思想品德听评课中的运用

录像微格解剖的“三大功能”

思想品德教师要“研”字当头

思想品德教师应是个“杂家”

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成长“四不离”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学厨师“三多”

提高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做“加减法”

第四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课堂模式的优化

理想思想品德课堂要彰显“六大功能”

故事连载式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目标导学让思想品德课走向有效

思想品德课堂目标教学要做好“加减法”

基于目标导学的主题式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导学案教学要谨防“四大嫌疑”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要凸显“七性”

第五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五不离”

思想品德复习课导入有“讲究”

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过渡“六讲究”

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思想品德课结尾要谨防“七大不良类型”

提高思想品德课试卷讲评有效性离不开“三重奏”

提高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要过好“七关”

思想品德课中考后期复习要凸现“五化”

第六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优化

让“小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大效益”

时事论坛: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活起来

思想品德教师要有课堂“调控艺术”

思想品德课开展探究性学习要谨防“五化”

课堂观察要谨防“五大不良倾向”

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七忌”

思想品德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四法”

第一辑: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学思想的优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品德教师思想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眼界的高低,决定着思想品德课堂的品质,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先进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思想品德教师居高临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理智与现实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规律,反思教学得失,改进教学行动;有助于教师确立长远目标,勾画教学蓝图,设计教学未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先行,离不开教学思想的优化。传销术、新加坡国民教育等思想可以开启教师思想,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行为……

传销术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的五点启示

一提到传销,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传销是违法的、骗人的、赔钱的。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还在前仆后继,心甘情愿地被上当受骗呢?甚至还有那么多高学历人员同样失去理智地为它痴迷、为它疯狂?最近查阅了相关资料,深入解读了传销术的秘密和把戏。而揭开传销的内幕,我们可以看到传销组织还是惯用了煽情战术和心理战术等诸多手段,从而使传销成为打不垮的一大顽症。而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却总得不到学生的好感和追捧,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气指数普遍不高。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也能将传销组织的某些技术移植和嫁接到课堂中来,或许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是另外一番天地和风景,或许我们的学生也会痴迷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而乐此不疲,或许此时思想品德教师不再需要怨天尤人,述说着“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怨言,思想品德课的引力会大大增强,思想品德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油水分离”。

1.思想品德教师要有“煽情战术”

我们不妨来听听传销组织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煽动和蛊惑的。这是从2009710《南方日报》上《揭秘传销组织如何洗脑》一文中摘录的一段激情演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父母已经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付出了如此之多,作为子女我们又给予了父母多少?人生天地间,父母本为源。作为子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的父母晚年过上好日子也许我们可以再等二三十年获得成功,而我们的父母呢,他们还能等多少年?人生苦短,世事难料,若真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对我们来说将是怎样的愧疚和深深的遗憾。我们不应留恋过去,过去的不再来,我们要把握现在,努力向前邂逅神奇的未来,一切对我们来说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人定胜天。青春一去不复还,良机一纵永无成……这是传销人员以其极其富有煽情的口气在滔滔不绝地向新来的成员洗心革面”,这也是他们赢得人心的“必修课”。在如此煽情技术的鼓舞下,新来人员蠢蠢欲动,欲罢不能,于是失去理智,义无反顾地扑进了传销组织的怀抱,成了传销组织的俘虏和忠实伙伴。

然而,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我们平时的思想品德课堂,却是另外一番风景,或许还有着天壤之别:不少思想品德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活力;教师拿着教材,搬着陈年教案照本宣科,老气横秋,讲课既不风趣、更不幽默,没有节奏、没有停顿、没有起伏,平铺直叙,犹如老和尚念经,让人昏昏欲睡,又如平静的水面,泛不起半点波澜;如此教学学生自然半梦半醒,似听非听,提不起半点精神和激情,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如镜花水月,迷迷糊糊,继而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你讲你的大道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吗?如此课堂氛围能让学生产生激情和冲动吗?如此教学能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吗?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看得住学生的身,却管不住学生的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感情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思想品德教师感情充沛,真情投入,学生还会无动于衷吗?如果思想品德教师满怀激情,学生还会面无表情,呆如木鸡吗?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学会煽情,学生还会永葆冷漠,成为看客吗?此时的课堂还会静悄悄吗?思想品德教师只有自己会煽情,才能将自己的感情传递到学生中去,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盘活整个课堂,学生自然会跃跃欲试。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那诙谐幽默、抑扬顿挫、出口成章,富有煽动性的话语,或唱、或跳、或耸耸肩,将学生的心灵牢牢扣住,思维牢牢吸引,欲罢不能。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还用担心教学内容不能入情、入心、入脑、入耳?

2.思想品德教师要有“心理战术

据说,传销组织灌输和演讲内容实际上是一种“阶段性催眠,新来的成员每天都在听取演讲,反反复复,情绪一天天被调动和激发起来,情绪一旦被高调激发起来后,新成员怀疑传销违法的理性就会慢慢下降,甚至麻木,“假做真来,假也真”。传销组织不厌其烦地请“前辈们”来灌输和演讲相同内容,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群体暗示,“前辈们”都会夸夸其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其实在暗示新成员只要跟着“前辈们”指引的路线走,依葫芦画瓢,人人都能功成名就,钞票大把大把来。再加上此时新成员早已与外界隔绝,听不到异样的声音,唯有传销是正道,群体暗示的作用非常大。传销成员被骗入组织后,成长为新的成员,他们接着骗人,代代相传。因为在传销组织的整个圈子里诚信底线已堕落,良知变得太弱小,就阻挠不了骗人是合法的想法。于是,在他们眼里不正当的反成了正当,非法的也就成了合法的。

传销组织为了吸引新成员,使新成员死心塌地地跟着“前辈做传销,巧妙而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心理学原理,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何尝不需要心理战术?我们经常说沟通从开始,而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合作和沟通的过程。心理学知识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研究和利用心理效应,并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从而把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重视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依据“空白效应”的原理,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留白,做到教学内容巧留白,质疑问难巧留白,板书设计巧留白;依据“标签效应”,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用激励性言语,对学生多贴正面标签;此外,我们可以借鉴利用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边际效应、超限效应等,只有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才赢得了课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处处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局面,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3.思想品德教师要有“洞察战术

要使传销能如星星之火燎原一片就必须要源源不断地补充人员,以扩大市场和根据地。如果没有充足的“下线”来补充,传销就会“断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顺顺当当地成为他们的“俘虏”,并不是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发展成为他们的“下线”。那么,哪些人是可以成为传销的对象?哪些人可以在传销上大有作为的?做传销的人员都心知肚明,以其敏锐的嗅觉和眼光看透了能利用和有“途的人。比如有人的人爱财如命,一心想成为暴发户,赚大钱,这些人自然是他们首先的目标;再如有些人总感到自己怀才不遇,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被发掘和充分利用,总想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史,迫切想东山再起,这样的人也是传销人员看中的对象……他们的洞察技术和手段胜人一筹。

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却总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不少思想品德教师坦言自己教了学生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既然还不知道全班学生的姓名,更有甚者还叫不出几位学生的姓名。这中间固然有其客观原因,因为思想品德学科课时少,一周只有两节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少。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叫不出学生姓名的理由。关键还在于教师没有潜心投入,没能真正深入学生中间并仔细研究学生。

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事实上,作为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就要自己投入精力。如在刚接触新生时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叫出所有学生的姓名,以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师产生好感,原来自己在老师心目中还有地位,并不是可有可无,从而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如此,还要以自己敏锐的眼光看清楚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潜在学生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感到诸多迷惑,就要认真反思,是自己的教法不妥,还是没有把握学生的学情,还是另有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自己的火眼金睛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情绪反映,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对症下药。

4.思想品德教师要有“温情战术”

传销虽然是骗人的把戏和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源源不断地骗取和赚取金钱。但传销组织者却深谙“温情”的道理,精通打“人情战术”,这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笼络新成员,鼓吹传销能发财,传销组织内部人人平等,完全是人帮人、人带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尤其是对于新成员,或者以长辈的身份悉心关怀,照顾备至;或者以亲兄弟、亲姐妹的身份,不分你我彼此,情同手足;或者以朋友的身份,互帮互助,形影相随。当你身体不舒服时,问长问短,关爱有加;当你碰到困难时,想方设法,两肋插刀;当你思想有顾虑时,启发开导,循循善诱。总之,他们极力营造一种和谐、团结、其乐融融的家的氛围和感觉,让你置身于“亲如一家”的大家庭,而且对这样的大家庭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继而产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家庭利益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义无返顾。在这样的组织引导下,新成员渐渐放弃了戒备心理,认为找到了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组织”,找到了可以托付自己终身大事的“亲人”。于是乎,如痴如迷,丧失理智,迷失方向。

传销组织尚且知道“温情战术的作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和思想品德课堂为啥不可以充分利用?反观我们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的思想品德教师总是板着脸,凶神恶煞,在台上呼风唤雨,将学生视为奴隶,随意批评。有时学生稍有回答错误、作业出差错、考试不理想就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甚至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辱骂学生,让学生下不了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将思想品德教师当作瘟神”,避之不及,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普遍不感兴趣,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师产生无形的恐惧症和疏远感,觉得教师缺乏人情味。本应是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演变成了敌对关系,势不两立。

思想品德课堂要赢得和凝聚人心,让学生想说不爱你也难,就要思想品德教师想办法“拉拢学生,让学生产生好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放弃师道尊严,主动蹲下身来,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亦师亦友,甚至可以称兄道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进步和成绩。有时教师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次敞开心扉的谈心都可能由此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态度,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教师,继而爱上思想品德学科。当学生有进步时要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以排忧解难,当学生生病时要给以满腔热情地关怀……总之,要捧出一颗心来,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师是自己的亲兄弟,大姐姐,可以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5.思想品德教师要有“诱惑战术

做传销的最大诱惑就是能超级暴富。传销组织通过给新成员上课洗脑,灌输发财理念,给新成员描绘光辉灿烂的“钱景”。鼓动新成员只要加入组织,将来就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吃山珍海味,住洋房别墅,开宝马奔驰,财源滚滚来。他们给新成员描绘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越早加入组织,占据的位置就越高,占据的位置越高就越有利可图,将来拥有的财富就越多,而且可以不劳而获,一劳永逸,甚至一旦自己加入,将来子子孙孙还可以继承,整个家族永远衣食无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利用某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来给他们现身说法,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以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分享成功之道,一夜暴富之经验。让新成员仿佛看到自己的暴富就在眼前,钱途无量,毋庸怀疑。如此的高诱惑,自然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

有欲望才有动力,有诱惑才有冲劲。现实情况对思想品德学科十分不利,因为在学生的眼中思想品德学科毕竟地位不高,分值不大,有不少地区甚至中考只有50分左右,而且是开卷考试,考试中学生之间拉开的分数差距也不大,即使平时不认真学也不会一点也做不出。此情此景,思想品德学科对学生确实没有多大的诱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没有好感也是情理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确实在夹缝中生存,戴着镣铐在跳舞。但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等和靠”都不是办法,要想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思想品德课,就得使出自己的招数来诱导学生,以自己的魅力赢得学生,让学生看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习惯于用考试分数来压学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倦和厌烦心理,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教师无可奈何。有鉴于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就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学习思想品德学科并不只是知识教学,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于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离不开思想品德课、道德提高离不开思想品德课、良好行为养成离不开思想品德课、法律意识培养离不开思想品德课、了解国情也少不了思想品德课、学会与人交往离不开思想品德课,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使自己全面、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品德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成绩不好充其量只是疵品,但思想不好却是危险品,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绝不是可有可无,对于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这样的诱导或许比告诉他们少考一分要多出上万元更具有诱惑性和思想教育性,才能使学生没有抵触、愉快地学习思想品德课。

“孟非的主持之道”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若干启示

偶然的机会浏览了江苏卫视由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于是每周末必守着江苏卫视,准时看完《非诚》才肯罢休。尤其是“光头佬”孟非的主持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观看总是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甚至旁若无人。《非诚》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这与孟非高明的主持之道不无关联。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和思想品德教师,为什么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钟情,却一直受到指责和批评?孟非的主持之道或许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幽默之道——激活课堂的兴奋剂

纵观每期的《非诚》,主持人孟非在现场的话语并不算太多,但“铁嘴铜牙”的他总会冷不丁地冒出几句冷幽默的话语,笑爆全场,现场气氛一下子被激活,参与者跃跃欲试。在某期《非诚》中,有位内向又瘦小的男嘉宾在“打擂”的过程中惨遭24位女嘉宾灭灯,而男嘉宾却出奇的“淡定”。此时,一向不轻易夸人的嘉宾主持乐嘉颇为诚恳地评价道:“在他的眼中我读出了一种沉静的力量。”孟非见状,赶紧说道:“在他眼中我看出了他昨晚没睡好觉的情形……”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沉寂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现场活起来了。

萧伯纳曾经说过:“没有幽默感的语言就如同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就像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正如一家旅馆,没有幽默感的社会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依此类推,没有幽默感的课堂恰如一所教堂,而没有幽默感的教师也正如一位牧师,充其量只是担负着传经布道的任务。毋庸讳言,如今的思想品德课堂上,不少教师为了拼命追求学生的高分数,上课习惯于满堂灌,不苟言笑,生怕课堂气氛一活就乱,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于是,上课时教师总是板着脸,装作威严,冷若冰霜,有一种阴森森的恐怖感。学生提心吊胆,正襟危坐,课堂没有了活力和动力,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来相对严肃的思想品德教材,再加上面无表情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成了镜花水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课堂观念,努力改变自身形象,尽可能地用幽默的话语激活课堂,还思想品德课本来面目。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采用风趣幽默的小故事、俏皮话等。如在讲到“文明礼貌”内容时,有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穿插这样一个幽默的故事:传说古时有一年轻人向一长者问路:“喂,老头,我想到北山还有多少里路?”长者不耐烦地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非常纳闷:“路途怎么论丈?”长者回答:“因为你就不论里(礼)。”通过这么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讲究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礼貌不仅是我们尊重别人的要求,也是成功交往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然,思想品德教师还可以采用幽默的体态语言,如耸耸肩、眨眨眼、甚至做做鬼脸等,让学生感到教师不再是冷冰冰,课堂不再是阴森森,从而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寓教于乐。

2.睿智之道——课堂教学左右逢源

曾在某期《非诚》中,看到孟非和男嘉宾有这样一段对话。男嘉宾:“以后我要多学习孟老师,尝试着做点笔记。”乐嘉却说:“老师从来不做笔记。”孟非赶紧反驳道:“不要瞎说,我们领导正在看节目呢。我每次上电视都是做了通宵达旦的准备,每次推开窗户时,已见东方之既白。”我们不难看出,孟非的回答尽显机智本色。一方面通过“领导在看节目,而自己在其后为节目的录制做充分的准备”, 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其实是特别的认真;另一方面又用“推开窗户,已见东方之既白”,悄然反驳了乐嘉的观点。孟非采用近乎夸大但又不失文采的自圆其说,着实让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孟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机智,一种睿智,一种才智,让我们领略了一种不露痕迹的挥洒自如。思想品德教师何尝不要这样的教学机智和睿智。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思想品德教师“先天不足,后天不学”,知识捉襟见肘,教学方法墨守成规,恒古不变,习惯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没有情趣,缺乏才智,呆板木纳,让学生望而生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思想陈腐、观念陈旧、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教师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个缺乏教学艺术,缺少聪明才智,没有内涵素养的教师肯定不是学生希望看到的。而如果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前瞻、见识前卫,学生肯定会眼睛一亮,学习兴趣倍增;一个胸怀大智,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应对自如的教师定然让学生肃然起敬。一个充满睿智的教师,课堂教学才能顺手拈来,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一个睿智的教师,才能引得学生的好感,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一个睿智的教师,课堂教学才能驾轻就熟,才能让学生由爱教师继而爱上思想品德学科。

3.含蓄之道——给批评裹一层糖衣

在某期《非诚》中,来了一位年仅24岁的“海归”叫林若愚,他曾在欧洲住过16年。在言谈中林若愚透露,喜欢身材高挑并且有气质的女孩,不喜欢那些难以服侍的“娇娇女”和“拜金女”。谁想到他刚说出“要找家庭环境和条件平等”的择偶标准后,立马遭到场上女嘉宾的“炮轰”和“围剿”,其中的一位女嘉宾言辞犀利,锋芒毕露:“我觉得你最大的优势不过是经济条件还可以,我觉得你说的条件相同无非是经济条件对等,你要找文化背景相同的女生,完全可以在国外找呀,为啥跑到国内来相亲?”最后,林若愚遭女嘉宾悉数灭灯。男嘉宾退场后,孟非针对女嘉宾过于强势的语言,若有所指地说:“有些女嘉宾在说不喜欢男嘉宾很有攻击性的时候,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想想男嘉宾是不是也不喜欢有攻击性的女嘉宾。”此时镜头正好切到那位强势的女嘉宾,尽管当时的她脸色不佳,但是并没有因此而下不了台。虽然当时孟非对于女嘉宾的话语已经出现了不满的表情,但他并没有当面指责批评那位女嘉宾,而是采用了非常含蓄的方法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让女嘉宾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分”举动,得饶人处且饶人。

含蓄是一种情趣,一种修养,一种韵味。含蓄不仅是巧妙和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还是一种让他人和自己都能保有尊严的表达方法。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严格过度,甚至近乎苛刻。当学生考试成绩不能达标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不能满意时,当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时,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动辄对学生破口大骂,不留情面,让学生难以接受,继而由恨教师到恨思想品德学科。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我们对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而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一“底线”。如果我们很想表达一种内心的强烈愿望,哪怕你这个时候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学生会感到难以接受你的批评时,不妨来点含蓄,给批评裹层糖衣,让批评“有点甜”。学生自然会感到老师的批评不是那么刺眼、刺耳、刺心,从而心领神会,心悦诚服。

4.真诚之道——让教师更有亲和力

在某期的《非诚》中,一位叫庄怡的男嘉宾,他带着一颗无比真诚的心来追求备受争议的女嘉宾马诺。为回报庄怡的真诚和“死心”,马诺感动地给了一个拥抱。孟非见状赶紧说:“庄怡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和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个个都懂,人人领会。那就是在爱情上我们必须要搞懂两个问题:分别是我爱不爱他和他爱不爱我?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爱别人,这是我们的权利;但别人爱不爱你,这是别人的权利。《非诚》的舞台,正是为那些敢于大声说出爱的人创设的。”孟非的话语充满着鼓励的真诚,如此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在场的观众和嘉宾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拍手叫好。真诚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但恰恰最能打动人心。语言真诚,即使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能够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在《非诚》中,我们看到孟非并没有摆出主持人高高在上的架子,发号施令,而是习惯性地用非常真诚肯定的语气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言语中无不对人充满尊重,也赢得了众人的亲近和爱戴。

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大话、套话、废话一大堆,有时甚至对学生威逼利诱,但学生就是不领情,不买账。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的是一种假、大、空,感受的是一种虚情假意,所以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教,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却不能让学生悦纳;而有的教师虽寥寥数语,但由于出于真心实意,以诚相待,却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学生对教师欣然接受,言听计从。其实,语言的魅力源于真诚,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才能换来学生的心灵相通,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只有以诚相待,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用真诚换取真诚。教师真情实感的话语,犹如滋润万物的甘露,点点滴入学生的心田,沁人心脾。

5.自嘲之道——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某期的《非诚》中,一身西装革履的男嘉宾马骁手捧鲜花潇洒出场,立马赢得了全场一片欢呼尖叫,浪漫的玫瑰花似乎即将引发什么“奇迹”。女嘉宾的24盏灯齐刷刷地亮着。紧接着,从资料中女嘉宾知晓了他曾经在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学习6年。2号女嘉宾张闻因为略懂俄语,出于好奇,在男女嘉宾现场提问的过程中,张闻考验似地用俄语跟马骁开始了问答,而且谈得火热,旁若无人。此时,一旁的孟非似乎傻了眼,因为孟非和现场台下的观众却不懂俄语,自然也就完全插不上话。男女嘉宾也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谈笑风生。站在一旁的孟非仿佛成了“摆设”,一旁的现场观众也开始大眼瞪小眼。见此情景,孟非突然调侃道:“看来我的下一轮主持要加一个条件,必须懂五国外语,主持人难做啊,不懂俄语的我要下岗了。”现场的观众不禁大乐,而孟非也成功地接过了话题。

好话人人爱听,人都喜欢被赞美,而不喜欢被人嘲讽,但有时候自嘲却能体现出一种潇洒情态和人生的智慧。在恰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适度的自嘲不仅是宽松、和谐气氛的制造者,还能巧妙地为自己和他人开脱,避免尴尬。此情此景,孟非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想到如何让场面继续维持下去。尽管语言“差距”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能够把自己的弱点当作笑话一样讲出来,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而正是这种自我调侃的真诚口吻,不仅恰到好处地拉回了局面,还赢得了更多人的心。

有一位姓王的思想品德教师,因为个子很矮,学生私下里偷偷叫他“王矮子”,但一直抓不到叫他“王矮子”的学生。有一次讲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时,老师干脆自嘲自己:“其实矮子也有好处,正如我王矮子,至少在做衣服和鞋子时还可以节省一点原材料,节约一点能源,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学们发出一片友好的笑声,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叫他“王矮子”了。实际上,自嘲是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交流方法。有时,教师在课堂上一句自嘲的话,不仅不会掉教师的身价,反而可以增加教师的风采,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大肚,而且还挽回了自己的脸面,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从而缩短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6.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方显公正

在《非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孟非的心态特别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能冷静地看待问题。对自己看不惯的事能有尺度、有分寸、不偏激,处处透露着生活和职场的智慧。孟非是中庸之道的“集大成者”。在《非诚》中我们时时处处能触摸到孟非的“圆滑”,正如“刀切豆腐两面光”。在某期的《非诚》中,来过一个男嘉宾,意气风发,表示自己绝不对人妥协,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到底。孟非笑着对男嘉宾说:“小伙子,我这一生都是在妥协中度过的,我也很想做个强大、不妥协的人,但无能为力,而且这一天永远也不会来。”每次《非诚》舞台上,当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言论时,孟非总会委婉地劝说:“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余地,没有肯定、绝对、必须、一定和100%。”

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只有全面地而不片面地,公平地而不偏颇地,客观地而不先人为主地对待人和事,同时用海涵他人的心境容忍他人的不足,并且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人心。同样,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即使阳光遍地,也有阴暗和毒草。毋庸讳言,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不良的诱惑和不良的现象。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既不能虚伪,把社会说得十全十美,完好无缺,没有任何杂质,让学生难以置信;也不能一叶障目,把社会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添油加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让学生觉得两眼望去社会一片漆黑,悲观厌世。唯有客观、公平、公正,既不偏右,也不极左,才能让事情回原本真而不偏离轨道,才能发挥科学的引领作用,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初衷。

新加坡成功的国民教育对我国思想品德教育的八点启示

在为期一个多星期的新加坡教育考察中,我们通过走访学校、聆听讲座、座谈交流等途径,边学习、边研讨、边反思,感触颇深,不虚此行。作为思想品德学科的一线教师,我有意识地重点对新加坡的国民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学习、探究和分析。一个建国仅有40多年历史的弹丸小国,奇迹般地一跃成为高度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举世公认的花园国家,国外来访机构和团队络绎不绝,让人匪夷所思。新加坡的兴旺发达固然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但深究其原因,举国上下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推行国民教育着实功不可没,新加坡构筑起的全民价值体系,扎扎实实地搞好国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搞好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很大。

1.必须确保思想品德地位的首要性

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之所以有这么显著的成效,首先离不开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加坡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寻求治国良方,而与此同时,国民教育的内容和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优化,与国家发展相得益彰。自建国以来,国家一直把加强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措施乃至基本国策,新加坡政府对国民教育的重视不是停留在一般性口号上,或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做做广告和宣传而已,而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其实现,毫不松懈,绝不手软,保证其沿着预设的轨道全力实施。如新加坡政府编制了统一的道德教育大纲和目标体系,强化指导作用,并采取强制性手段,保证校内道德教育课按计划时数授课,同时政府还建立专家咨询机构,辅导各学校开展相应的德育规划,通过政府手段推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了促进国民教育的扎实推进,新加坡政府还投入了巨资作保证,政府投资于教育的经费仅次于国防,教育支出在政府行政总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有力而具体的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国民教育的重视,保证了国民教育在新加坡学校的应有地位,使它在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一直以来,在我国,尽管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思想品德学科,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照理说思想品德学科在我国应该有不低的地位。但由于中考是指挥棒,中考分值高,家长重视,学校重视,学生重视;中考分值不高,家长、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特别是有的地方,思想品德学科被挤出中考范围,紧接着带来的是全民的不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成为“弃儿”。有的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学科当成副科,觉得可教可不教,可教好也可不教好,顺其自然。上面考,下面教;上面不考,下面不教。出现了思想品德学科“说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不考时干脆不要”的局面。由于不重视思想品德学科,带来的是一些地方学生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笔者以为,要使思想品德学科在全社会占有很高的地位,就需要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一以贯之的重视,不折不扣地加以监督,保证其有效开设和教学,不管考与不考,不管分值大小,不能因为考试就重视,不考试就靠边站,并使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定势,一种规则。任尔东西南北风,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决不能动摇,因为思想品德学科是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喉舌和窗口。

2.必须确保评价机制的综合性

新加坡国民教育十分成功,与其有效的评价机制分不开的。在新加坡,对学生考核评价既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考试成绩,又十分注重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做义工、参加社团活动等表现和成绩,两手抓,两手都硬。假如一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如果不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活动和做一定时间的义工,在升学考核评价过程中,同样也得不到优异的评价成绩。相反,如果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做较多的义工,也能得到较好的评价成绩。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新加坡的考核机制不以分数为唯一依据,而是对每一位学生一学年中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等进行综合评估与等级鉴定,体现了评价机制的综合性,这在客观上促进国民教育的有效开展。

评价就是指挥棒,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评价机制就难以使思想品德学科沿着良性轨道发展。一直以来,在我国,思想品德学科的考核习惯于只看分数不见行动。评价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的唯一依据就是分数,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坏根本不闻不问,哪怕学生违法犯罪也没有关系。学生背诵的多就考得好,考得好就能进高一级学校,对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只强调学生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完全忽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最终导致了一些学生成了“说话的巨人、考试的高手、行为的矮子、道德的小人”,知、情、意、行严重背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学校考核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成绩时,不能仅仅看其考试考了多少分,还应该考虑到其平时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等,要把学生一学期的综合德育表现折算成一定的分数加入思想品德学科总分,客观上引导学生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依据,而要在方方面面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否则,如果仅有分数,没有德性同样得不到好的评价,甚至还会遭到一票否决。

3.必须确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搞好国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否则离开了社会的配合和支持,仅仅靠学校孤军奋战就会显得势单力薄,不可能形成合力。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俨然成了“全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分工合作,全员参与,切实履行各自的教育职责,从而使新加坡国民教育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立体化格局。新加坡学校在实施国民教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强调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互通有无。新加坡政府认识到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于是建立了广泛的社区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为一体的互动合作的文明社区。新加坡通过各种途径使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民的教育环境,发挥“潜课程”的作用,携手进行国民教育。由于诸多方面不偏不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了铜墙铁壁,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在我国,如果按照正常的课表上课,思想品德学科每周有两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尽管也灌输了大量的理想、道德、情操知识,传授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但这样的教育只是思想品德教师单打独斗,家长看重的只是自己子女思想品德学科能够考多少分,至于子女的道德品质如何压根就不闻不问。学生离开课堂后,家长很少会重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甚至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在子女面前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学好千日难,学坏一时成”,家长和社会上的污言秽语,种种劣迹,让涉事不深的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冲击着我们学生的道德水平,让我们的学生一时难以适从,继而对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将的所谓“大道理”产生了怀疑。由于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就削弱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有鉴于此,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该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相联系,征得家长和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引导和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师表,以自己的身教影响子女的言行,绝不能让家庭和社会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软肋,拖学校教育的后腿。

4.必须确保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在长期的国民教育中,新加坡逐渐摸索出了诸有成效的国民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一方面从建国开始政府就将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作为根本途径,告诉学生系统的道德伦理知识;另一方面非常强调将国民教育目标纳入学校的其他课程和活动当中,整合进入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并和家庭、社会一起共同进行教育。其实施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其一,学校德育课程,这是学校进行国民教育的主渠道,绝不动摇。其二,各科日常教学渗透新加坡各学校充分发挥各科日常教学的德育教育作用,通过渗透和整合,对学生进行国民教育,这是国民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课外辅导活动,为了凸显和实现国民教育的目标,新加坡各学校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导活动。其四,社区服务活动,这是新加坡进行国民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其五,社会和家庭教育,新加坡学校在实施国民教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作用,通过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为一体的互动合作的文明社区。

新加坡多管齐下的国民教育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在我国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不能仅靠思想品德学科的单打独斗,而应该“全民皆教”,共同担负起德育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当然责无旁贷,要充当起思想品德教育的先锋和主力,而且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要懂得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不能靠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要想让德育内容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必须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不仅要有理论讲授,还要采取多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可以是课堂讨论、模拟法庭、快乐大本营、知识竞猜、小品、相声等;同时为了提高德育实效,还应该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坚持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5.必须确保课程内容的活泼型

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新加坡国家教育的课程就会发现:新加坡国民教育课程形式活泼,引人注目。从教材内容上来看,与国民教育相关的德育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减少抽象的理论,注重实用性;从教材形式来看,引人入胜,情趣盎然,通常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故事框架,同时适当穿插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版面设计更是新颖、漂亮、充满生活情趣,在视觉效果上大大冲淡了课程或多或少所具有的说教性;从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上来说,讲究灌输和启发相结合,非常注重形式的活泼性、学生的参与性;从教学手段上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为提高课堂的生动程度提供了支持。自七十年代以来,教育部根据不同时期道德教育的需求和重点,对国民教育课程及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和修订,不墨守陈规、锐意改革进取,使新加坡国民教育课程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问题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建国以来,无论是在目标、内容、形式、手段上,新加坡的学校国民教育都不断地随着国情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正是在这种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中,国民教育课程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并且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教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纯理论和教条式的教材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教材开始变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逐步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受学科特点的限制,相对来说,思想品德教材还是显得刻板单调,尤其是一些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真心爱上思想品德学科,思想品德教材必须与时俱进,彻底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爱不释手。要将刻板单调的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学科的美,由此爱屋及乌,由衷爱上这门学科,不至于让思想品德学科成为学生最不受喜欢的学科。

6.必须确保师资队伍的示范性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国民教育教师的选择和培训,凡是能担任国民教育的教师除了自己努力追求新知识外还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新加坡学校中的国民教育相关课程要选择好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能够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学习的楷模。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垂范;以德治教,要具备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及敏锐性、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等。承担国民教育的教师既做好“经师”,又要做好“人师”,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感染学生。

然而,我国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却让人担忧,如果我们仔细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有优秀的“正规军”,但也有不少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改行教师”,甚至有不少教师是因为不能顺任其他所谓的主学科而改教思想品德课,滥竽充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成了“杂牌军”。特别是在不参加中考的地区,或者不参加中考的年级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令人心寒。在基层学校,领导们在潜意识中都觉得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性不强,谁都可以教,无非就是说说、划划、背背、默默,如果不是中考就让那些老、弱、病、残的教师教,以致有的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师出现了“大杂烩”的现象。打铁还需自身硬,由于教师的不专业和素养不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要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形象,学校应该挑选自身素质高,敬业精神好的教师担任,并且必须参加专门的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担任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要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储备、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是学生道德品质的航标和灯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不能只是重视教学的业务指导,更要加强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与职业特征教育,使思想品德教师在人生价值观、公民素养等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真正担负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健康心理的重任。

7.必须确保教育形式的实践性

新加坡国民教育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还在于新加坡国民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得法到位。新加坡的国民教育能充分考虑和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在教育中充分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及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及道德价值判断。新加坡的国民教育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其主体性,使其自觉提升道德境界。新加坡的国民教育能重视社会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在实践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强化,情感受到激励,意志得到锻炼,最终促使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新加坡的德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研究成果。

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教师习惯于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育,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意外事故,教师不肯将学生带出课堂,“清一色”地在纸上划划,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普遍不敢兴趣。思想品德学科沦落为学生最不受欢迎的学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原本抽象的、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尽快更新观念和内涵,把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侧重地进行不同阶段的德育教育,自觉把德育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在道德实践中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8.必须确保执行力度的强制性

新加坡的处罚之多,力度之大有目共睹。为此,有人调侃新加坡是一个“处处罚款的地方”,甚至有人说:“是鞭子抽出了一个让世人惊羡的新加坡文明”。在新加坡,我们惊奇地看到,规则和法律意识蔚然成风。新加坡中小学都有严格的校规,如在校内或校外,严格禁止抽烟、随地吐痰、赌博、乱丢垃圾、涂写墙壁、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浪费水电等,同时,还对学生的校服、仪表、饮食等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在公共场所,没有拥挤、没有插队、没有大声喧哗、没有打架斗殴、没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没有人乱扔废弃物,人人讲文明,个个懂礼貌,整个社会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氛。这就让我们不难想到,新加坡国民教育成功的另一原因还在于新加坡执行力度的严格性和强制性。在新加坡,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国民教育在组织实施上最大的特点是使其法律化和制度化。新加坡政府通过严格的法制管理和社会政策引导的方式,保证和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秩序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先教而后诛,新加坡国民教育把晓理与奖惩相结合,对道德行为的养成,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改变德育教育知行脱节的现象,不能仅仅靠思想品德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必要的规矩还得建立,必要的章程还得修订,必要的惩罚还得实施。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改变不良言行,从而实现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


0513-88766951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电话: 15371768851 / 17196328279

网址:www.gylcb.com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出版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zzcbzj)

微信二维码(Fishhz)